2018年10月23日,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。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。10月24日,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
英国《卫报》誉她为“新世界七大奇迹”
既为奇迹
虽然结果振奋人心
但是其过程
也是可以想见的艰难
2005年提出要减少港珠澳大桥时
得到了许多关注
原因就是“难”
要建造港珠澳大桥,必须要突破三个难点
一:港珠澳大桥需要建造一个外海沉管隧道,但在港珠澳大桥之前,全中国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来不到4公里。
二: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外海环境下建沉管隧道,可以说是从零开始,从零跨越。
三:技术力量不够,钱也不够
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
当时
韩国正在建造巨加跨海大桥
中国的团队飞到韩国
请求进去看一眼 被拒绝
随后团队找到荷兰的公司谈合作
对方开口就是15亿的价格
但是中方的预算只有3亿
很显然
合作谈崩了
荷兰人甚至戏谑地笑了笑:“我给你们唱首歌,唱首祈祷歌!
寻求帮助失败后
留在中国团队前面的只剩最后一条路:
自主研发
用总工程师林鸣的话说就是:
33节沉管,装上去,对接好,像连续33次考上清华,难度可能还要更高
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
要建造港珠澳大桥
首先需要将33节,每节重8万吨,长180米,宽38米,高11.4米的钢筋混凝土管,在伶仃洋水下50米深处,安装成长达6.7公里的海底通道
2013年5月1日
海底隧道的第一节沉管成功安装
安装第15节沉管时,不仅遇上了罕见的低温,还有一米多高的大浪,有的工人差点葬身海底
2017年5月2日早晨日出时分,最后一节沉管的安装
标志中国的自主创新完全成功
并且将原来8个月的工程时间缩短到1天!
轻猫淡写的几句话
没办法书写困难的万分之一
我等也只能从并不强劲的笔力中尽力展现其中的风貌
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
只要有意志
天堑终会变通途
而别处的嘲讽也终将变成我们的赞歌